今日,零售行业再爆重磅消息——苏宁宣布全资收购迪亚天天中国业务,交易金额高达95亿元。这场被业内戏称为“马云95亿点了一份外卖”的收购,实则是阿里巴巴生态在快消品即时配送领域的战略性落子。
一、收购背景:存量市场的效率突围
中国快消品市场年规模超10万亿元,但线下零售长期面临“最后一公里”配送成本高、数字化程度低的痛点。迪亚天天在中国拥有300余家社区门店网络,其密集的仓储点位与苏宁旗下苏宁小店、家乐福形成区位互补,可直接转化为前置仓资源。此次收购后,苏宁可通过数字化改造实现“门店即仓库”模式,将生鲜、日百等商品的配送时效压缩至30分钟以内。
二、战略协同:阿里生态的闭环拼图
值得注意的是,本次收购虽以苏宁为主体,但背后清晰可见阿里系资本布局。95亿元交易额已超过迪亚天天中国业务实际估值,溢价部分正对应其战略入口价值——迪亚的社区网点将与饿了么即时配送体系、天猫超市的供应链、菜鸟的物流数据中台形成“前端仓储+即时配送+供应链”的铁三角。此前盒马鲜生已验证过“餐饮+零售”模式,而此次收购则将战线下沉至更广泛的标品市场。
三、行业影响:快消品配送迎来洗牌
数据显示,中国即时配送市场年订单量已突破200亿单,但快消品渗透率不足15%。苏宁此次收购直接对标京东到家-达达体系,更与美团闪购、多点Dmall形成正面竞争。值得注意的是,迪亚天天在欧洲主打“硬折扣”模式,其供应链优化经验或将助推阿里系开展C2M定制商品业务。业内预测,未来三年社区零售的竞争焦点将从“流量争夺”转向“仓储密度+配送效率”的硬仗。
四、未来展望:数字化的毛细血管战争
收购完成后,苏宁需直面三大挑战:一是如何整合迪亚的欧洲供应链与中国消费习惯差异;二是如何平衡自营苏宁小店与加盟模式的资源分配;最重要的是如何通过技术中台实现动态库存管理——当消费者在饿了么下单一瓶酱油时,系统需实时判断由距离最近的前置仓或合作便利店发货。这场以数字化重构人、货、场的战役,或将重新定义中国社区零售的业态边界。
95亿元买的不只是300家门店,更是通向亿万家庭餐桌的数字化通道。当零售巨头们开始用外卖逻辑重构快消品流通,这场关于效率的竞赛才刚刚拉开序幕。